22/09/2011
第一件物事:摩艾 (Moai)
摩艾在復活節島上。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很孤獨,因為它距離其他國家都很遠。離它最近的城市已是約四千公里外的檀香山了,其餘近一點的地方大概都在七千多公里外。
西班牙人首次登陸復活節島時,看見的是一片荒蕪,一棵樹也沒有,只有一個個摩艾立在島上。此島是火山島,上面都是些不太硬的火山石,從前的人以石鑿石,做出來的摩艾面部表情並不精細。摩艾是個謎,因為摩島上的居民竟然都忘了摩艾的來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約公元前一千年吧,一些人因船難而隨水流流落到這小島上,他們就從此在島上落地生根了。後來人們開始製作摩艾石像作崇拜用。慢慢地,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競爭出現。他們為了造出比別人更高更大更多的摩艾,陷入瘋狂的狀態。運載石材或石像都需要木頭,人們就不停伐樹。待樹都伐光了之後,人們才驚覺他們再也沒有材料造屋造船或作燃料了。很快,人們為了爭奪資料,發動了一場又一場戰爭。不消說,摩艾的製作停了,所以島上也有許多半製成的摩艾躺在地上。這裏頭留下許多個問號給世人--為什麼當時的人毫無準備呢?為什麼他們會砍下最後一棵樹呢?區家麟沒有給我們答案,甚至專家也不能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
不過,區倒是說了一些後來發生的事。西班牙人把天花帶來復活節島,又把約一千名島民帶走去當奴隸。後來因教廷反對,約百個奴隸又被送回復活節島。然而,這些回去的人大多感染天花,最後都活不久。人都死光了,所有記憶都消失了。
區的小結是,為什麼人們沒有遠見?為什麼人們會忘記?這可能是因為沒有文字(如南美的許多謎),因為人們本身健忘(他舉了董建華做例子,不過我忘了為什麼,看來我也是健忘的人,哈哈)。
他又提到旅行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其實旅行什麼也不是,是認識事物的「開始」罷了,當下的認識其實不算深刻。他去一個地方前,會看關於那個地方的書。就算到了當地,他還是會看書(如他到復活節島回逛博物館,讀當地的書)。臨離開一個地方前,他會寫下一點感受,如他在《潮池》一書裏那以摩艾第一人稱寫的文章就是他在旅程的最後一天,對着摩艾發呆,突然思如泉湧,很快寫了該文章(他說他其實很滿意那篇文章,哈哈。不過,我第一次讀《潮池》時,的確也是對這篇文章的印象最深刻)。當然,回到香港,他也會繼續讀書,想認識更深,也意圖解答一些旅行時帶回來的問題。
另外,區又說了一點在南非的見聞或經歷。他說,在南非,大約四分之一的女士都被強姦過。而那裏的賊人要行劫的話,是先插你一刀,然而才跟你說「打劫」。而他又說,那裏的鬧市在晚上的時候也是黑漆漆的,沒有燈。在黑暗中,他看見的,只有人的眼白。可是,當他看見有人時,他其實是怕得不敢說話,擔心別人會對他不利。不是沒聽說過一些落後的地方治安不好,不過聽了他這麼說,我才有深一點認識--原來,有些地方,真的不是很安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