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電影《秦俑》

早兩天看了電影《秦俑》,感覺是小說版好多了 。(忽然想到,其實成龍那套《神話》的意念是不是來自《秦俑》呢?)

可能是時間有限制的關係,電影省略了不少場面,對人物感情的刻劃也不夠深入,看的時候我總覺得是缺少了些什麼。

原本期待看看秦始皇在現代會怎樣呈現他的霸氣,誰知道原始蒙天放在現代遇見秦始皇這段被刪了,有些失望。

至於主角,我覺得張藝謀的樣子好像老了些,又不夠帥,哈。

整部戲最深刻的地方,是鞏俐。我很欣賞鞏俐在戲中的表現,她三個角色都拿捏得很好。無論是秦朝清逸剛烈的冬兒、民國發明星夢的十三點莉莉、還是九十年代曇花一現的日本少女,她都演得恰如其份,使人信服。

我尤愛片末那少女的嫣然一笑,煞是可愛,儘管我不是男生,我也被她迷住了。


另,之前說《傷城記》是我第二次看書時會感動落淚的書是記錯了,第二次應是余華的《活着》才對。唉,《活着》處處都叫人心酸。

色彩聯想 (issue 43)

小時候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特別水藍。這種顏色給我一種很清純、很溫柔的感覺。那時我並不喜歡紅色,特別是大紅,因為我覺得這種顏色很土、很艷俗。不過,在新年時,看見這種顏色還是我高興的,因為這給我一種溫暖、喜慶的感覺。

怎料當我再長大些,我對顏色的喜好竟悄悄顛覆了。對着水藍色的東西太久,我漸覺這是一種很容易看膩的顏色。本來對紅色沒好感的我,倒愈來愈喜歡這種顏色。這是因為張國榮?因為我在中學屬紅社?還是因為我的鄉土情意結,反覺得大紅的土氣其實是不加修飾的樸實美呢?順道一提,我覺得紅是很正氣的顏色。

然而,在別人眼中,我似乎是綠色的。有人直覺上認為我住青衣(儘管我不是),是綠社的一員(也不是)。我問為什麼,他們又說不出原因。我想,可能我平時話不多,處事淡然,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所以似一抹自然的綠吧!其實我也喜歡這種使身心舒泰的顏色,總羨慕別人那種活在青山綠水旁的生活。說來,我幼時屋後是鄰村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園,左邊是一方黛色的池塘,放眼盡是深深淺淺的綠。現在想起,童年時能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真好。

說及色彩,我還有許許多多的希奇古怪的想法。比方說,我愛用顏色去標籤不同的科目。中文/中化是紅色。英文是橙色。地理是綠色。中史是紫色。歷史是藍色。不知為何,我覺得這些顏色與這些科目最合襯,所以我不同科目的文件夾都是按這些顏色分配的。

至於衣服,我從沒有一件鮮色的。打開衣櫃,多是白色、灰色、卡其、墨綠、寶藍等素色的衣服,最明亮的,也只是鵝黃和淺藍而已。儘管我還年輕,但我總覺得我無法駕馭那些搶眼、花巧的衣服。說到底,我是個「潮」不起的老土怪。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亦舒的《癡情司》、《傷城記》

More about 癡情司

很久以前朋友S推薦我看這本書,說這是《紅樓夢》的現代續寫,聽來很吸引,但我一直沒看過。

考完試沒事忙,往圖書館逛,看見這本書,又想起她的話,於是便借來看看這到底是怎樣的故事。

作者把許多《紅樓夢》的元素放下去,詩詞呀,人物呀,劇情呀(茶點那段很明顯是來自宮花那裏),讀的時候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故事不錯,讀完以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迷亦舒了。雖然我沒讀過許多她的書,但感覺上她筆下的女主角大多是堅強、獨立的,這正好鼓勵了在現實中浮沉的讀者(包括我)要積極面對人生,努力生活。這着實不錯。最難得的是,岱宇難遇上乃意這好友,讓她改變那原來悲傷的命運。

不過,我不喜歡她把影射薜寶釵的林倚梅寫得那麼壞。其實我挺喜歡寶釵的。我倒覺得她不是有機心,她處事圓滑僅是想息事寧人(如滴翠亭那段我不認為她是想嫁禍黛玉)。她一直是抱着「無爭」的態度去過日子。然而,許多人好像因黛玉的關係對她有偏見,把她想得很壞。其實我覺大觀園裏每個女孩都是可愛的,誰壞呢?(話說回來,我愛寶釵甚於黛玉,因為有時我實在受不了林黛玉那過於愛使性子的性格)


 
More about 傷城記

這本書是與上面那本一齊借的。

很可惜的是,因為中間去了旅行,又忙學校音樂會的事,我只可斷斷續續地讀完這本書。不能一氣呵成地看,感覺始終差了些。

故事發生在那個夏天。從這個故事裏,我理解到一些當時香港人的心態。

不過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文初陳知與父母關係弄僵那一段。我好久沒試過看書的時候難過得流淚了(對上那次是小時看《愛的教育》裏〈小抄寫員〉那篇)*。我在理髮時開始看這本書的,從沒想到讀到這段時,竟有幾顆淚珠落到書上。幸好沒有人發現,不然就羞死了。啊,想來,做孩子的我們常常嫌棄父母,卻不曾想過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心血,真該死!為人子女的都該讀讀陳開友和季莊的心底話,好使我們了解當父母的艱辛。

我覺得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還是各人對自己、對家庭的反思,真的精警、到肉,易引起共鳴。

*原來我記錯了,第二次看得讓我流淚的書是余華的《活着》才對。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塞翁失馬 (issue 42)

小時候讀〈塞翁失馬〉,覺得主角的經歷實在太曲折了,一匹馬竟可弄出那麼多事來。而那位老人家好像有預知能力似的,每次都很有智慧地看待事情,好厲害。

那時古靈精怪的我最注意的不是我們要在順境逆境時處之泰然這個道理,而是問:為什麼好事以後一定是壞事,壞事以後一定是好事呢?不能好好壞壞壞好壞嗎?為何非要好壞好壞梅花間竹般循環不息呢?現在想清楚,原來當中也有大道理。

最近中史老師常提及老子那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與「塞翁失馬」有異曲同工之妙。原來這裏面可以是很道家的思想--凡事都有兩面性,福禍是相依的(說來塞翁失馬是出自《淮南子》,難怪會有道家意味了)。

不過現在暫且把這高深的學問放到一邊,先談談多數人想起塞上伯伯這個故事,大多想起我們要順其自然地過活這個寓意。

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要學會像那個老伯般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不易。很多時,我們都會被快樂衝昏了頭腦,被憂傷壓倒至一沉不起。

我呢,幾乎沒到過「樂極」這個境界,但卻很容易被傷害,很容易因小事而執著得不快樂,痛苦得不能自拔。然而事後我才發現,我是因禍得福的。因為我在悲傷其間,得到過不少友善的人的支持。就算沒有人支持我,我總算學會如何獨自面對傷痛,讓流血的心痊癒。我因而成長,康復的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快。知道有人關心我,又愈發變得成熟,誰又預料到會是因禍得褔呢?

因為自己的生活環境有過轉變,我曾時時幻想,如果我還在舊環境裏,我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呢?我會不會很不一樣?會不會比現在快樂、成功呢?我離開舊環境,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呢?頭幾年我不時這樣想,但現在很少這樣子了。因為過去就是過去,往事是苦是甜已與現在的我無關。我更無何必去幻想另一個決定下的自己。沒有人能立馬說出一個決定到底是得還是失,因為得失需時間的驗證。這刻的得,可能日後的失。誰知道呢?最好我還是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向目標進發,那就算曾經是失,我還有機會把它改變成得。

(這篇的中心好像有些亂,但既然在這個題目下想到這些,寫下亦無妨。)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蜀國遊 (補遺)

這篇是記載旅程中有許多細細碎碎的事情。

1. 天氣
未到四川前,我還以為成都和綿陽的天氣會是很曬、很熱(可能是被鄰近的火爐--重慶誤導吧)。誰知那裏的氣候很宜人,就算在戶外地方,我也沒流過一滴汗。相反,回到香港的那一晚,由地鐵站走回家那短短十分鐘路裏我已難耐那又濕又熱的感覺。接着幾天天色晴朗得讓我有點懷念四川那涼涼的天氣。

2. 靚版陳法拉
不知道是四川人見得太陽少還是他們嗜辣,我見那裏不少的女孩子都是皮膚白裏透紅,水嫩水嫩的,好令人羨慕呢。其中三星堆有個導賞員十分漂亮,同學更稱她為「靚版陳法拉」,很多老師和同學都拉着她拍照,她的吸引力似乎勝過一些展品。四川果真多美女。

3. 口若懸河小王子
我們車的導遊叫小王子,他真的厲害得可以封王。導遊靠張嘴吃飯,會說話是不奇怪的。但這個小王子竟然在一個小時內滔滔不絕地介紹四川(真的連水也沒喝過),而且是面不改容,聲不沙啞,真的使人折服了。難道他的聲帶是特別構造的?
小王子其實是一個稱職的導遊,他可隨口講上一段歷史故事(雖然他偶爾記錯了一些細節),又會講講冷笑話、唱唱歌(唱得還不賴)為我們解悶,還不錯。

4. 語重心長的領隊
我們的領隊哥哥是香港人,他在旅程中沒有說過很多次話,但每次他一開口,年輕的他竟像我們的父母般教導我們。在回九龍塘的車上,他語重心長的叫我們好好學習,珍惜每個機會,又慨嘆現時香港人的陋習,叫我們不要學等等。我感覺到他是真心誠意地這樣說的,我也認同他的說話。不過,這些話由一個領隊口中說出來,感覺好奇妙。他似是我們的老師和家人多過一個領隊呢。不知道別的領隊是不是這樣的呢?

5. 我們是VIP
政府搞的團果然是受到高度重視的。當地的政府、學校、博物館等都以高規格來招待我們這群乳臭未乾的中學生,真的叫我們受寵若驚。他們待我們如上賓,把一切好的都給予我們,四處更拉有橫額歡迎我們,還有媒體來報導我們的訪問。我還真有些不習慣,覺得這好像做得太誇張了。畢竟,我們不是什麼重要領導,僅是學生罷了。最厲害的是,我們的旅遊巴是由公安車開路,以確保我們行程順利,隨行還有一隊醫療隊。公安大哥們更是一直貼身保護我們,我們到哪去,他們就跟到哪去,晚上就守在我們酒店的門口。這......我覺得我們好像成了very very important people。 他們這樣勞師動眾,我真的覺得不好意思。

6. 長虹
我們到過長虹的工廠參觀過。工廠大是不必說的了,但想不到廠內氣氛是這樣的,有點凝住的感覺。每個工人都默默在流水線上作業,不與旁邊的人說話,臉上沒表情。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生活是如何枯燥。耳畔響起單調的機器噪音,手上重覆幾千萬次同樣的動作,沒有別的,每天都這樣過。這多難熬!難怪富士康會有工人自殺了。若要我這樣待上幾天,我肯定會瘋掉。有些人是專責檢視電視屏幕的,他們的工作就是拿着搖控按按按,然後看電視機的畫面。我想,他們回到家中(或宿舍),一定不想再看電視了,如果再看,說不定會嘔吐。說來奇怪,在我們參觀的工序裏,大多工人都是女性。大概是因為她們較細心,能檢查得仔細些。不過我擔心她們這樣用神,眼睛很容易會壞掉。

7. 似曾相識
吃飯時老師說起Déjà vu / paramnesia/ already seen 。其實我有時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是第一次到某個地方,一種熟悉的感覺卻油然而生,覺得自己好像在夢境裏早就來過,好奇怪。席間聽老師說,才知道我不是異數,原來還有人試圖解釋這種狀態呢。真真叫我驚奇。但這種感覺說不定是我和某地的緣份呢!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蜀國遊 (四)

這是一個交流團,來到四川,又怎樣不與當地學生來個親密接觸呢?

我們先在綿陽中學參加啟動儀式,再到綿陽實驗中學與那裏的學生交流。

內地的中學真的很大,如綿陽中學就可容納一萬多學生,我真的沒想過這個數字可以這麼大。這麼多人住在一個校園裏,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我倒想試試住宿的生活。

兩所學校的學生都很友善、熱情,與他們交談時,我們可感受到他們的那顆純真的心。雖然他們的年紀比我們小,但他們的外貌和思想都比不少香港學生成熟。這可能是刻苦的環境成就他們的吧?

綿陽實驗中學十分認真地接待我們。而在交流活動中,學生都很用心地表演一項又項的節目,如唱民歌、跳街舞、表演樂器、魔術......他們的表現未必是最好的,但他們那份誠意卻是無庸置疑的。他們那簡單、樸拙但着力的演出深深感動了我。使我驚喜的是,那裏的老師毫不扭捏,都願意大大方方地唱起歌、彈起琴來,與我們同樂。他們平時與學生的關係想必也是十分親密吧!不然怎會表現得這樣自然呢?

川港學生互動的環節也不錯。打乒乓球、籃球等不說,最大型的互動節目是大家圍成一個大圈跳羌族的割莊舞。二百多人一起跳舞時的場面可夠壯觀的了,不知道羌族人跳這舞時人數會不會更多呢?這活動挺好玩的,可惜的是九州體育館內沒開冷氣,不少人在跳完舞後都熱得流汗了。

不過我覺得最有意義的還是和當地學生聊天的時候。通過交談,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兩地生活和學習的異同,從而反思自己的人生。我認為這才是交流活動中裏最寶貴的東西。幸好大家能有仔細、真心的交談的機會,不然,兩地學生不能熟絡起來成為朋友,那之後的活動都只是索然無味的例行公事而已。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蜀國遊 (三)

這裏記的是眾人最難忘的地方--綿陽 北川地震遺址。 


雖然我們大致是乘車觀看新北川和舊北川的情況,但眼前的景像震撼了許多人的心。一路上天空都下着濛濛雨,也為我們這趟行程增添了凝重的氣氛。

我們先去看看新北川的建設。

新北川位處平原,放眼望去,都是一片遼闊的天空,這是為了減低地震時高山所帶來的傷害吧!這裏有很多整齊的新式房子,也有不少有羌族特色的建築物,間中還能看見那些藍頂的臨時屋。大多數的地方還在施工階段。

這裏沒什麼好說的,我只願這裏的居民能放下傷痛,重新生活。但使我驚奇的是,為什麼新城區的保安也那麼嚴密,每個路口都肅立着一個解放軍呢?

接着旅遊巴士便使駛往舊北川。原北川是羌族自治縣,也是大禹的故鄉。

車子一直走,我們由熱鬧的小鎮走進寧靜的山區。

路愈來愈蜿蜒,兩邊都是層巒疊嶂。從車子向外看,山好像不算太高,但每座山總有幾朵白雲掛在腰間,有點像仙境的感覺。難怪羌族人穿的鞋叫雲雲鞋。好美的地方。

儘管我們愈來愈靠近地震遺址,但就途上所見,仍有不少羌族人不怕再有天災,繼續留守故居,不願離開。他們重視自己的根的這份情叫人動容。

終於到了。由山上瞻眺群山抱擁的北川,好不蒼涼!一彎堰塞的河流,千百幢坍塌的樓房,還有那些埋藏在頹垣敗瓦和泥石流下的無數沒有了呼吸的生命,這樣畫面震攝了車上每一個人,人人皆黯然神傷。

深入縣城的時候,當地的居民來到車上為我們講解。來我們的車上講解的是一個三十來歲斯斯文文的男人。他一路都很平靜,語調平淡地告訴我們那原來是什麼建築,這本來是什麼樣子。他看似無異樣,但我卻分明地感覺到他在很努力地抑壓着心底那份悲傷。我的心都酸了。他是在不斷地重覆着兩年前的哀痛啊!這是一份多麼難受的工作!我別過頭,不忍聽下去,但眼眶仍禁不住是濕潤的。而窗外那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也使很多人心傷啜泣。

下車在公墓為遇難者默哀、獻上小白菊後,我們便返回酒店了。

回程的車上很靜很靜,所有人都默不作聲。

我為北川惋惜。這本來是個世外桃源,古樸的羌族人在這裏自給自足。但一場無情的地震卻摧毀了一切,把這個人間仙境破壞成一座荒城,辜負了這兒的青山綠水,白雲飄飄。我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羌族人不願離開這裏了。平坦的新北川除了新房子,什麼也沒有,哪裏比得上這座蘊涵幾千年文化歷史的可愛山城呢?

蜀國遊 (二)

這個既然是歷史文化團,我們自然參觀了許多博物館了。雖然博物館的性質有些相似,但畢竟是開了眼界,我們對四川的認識也深入了些。

1. 廣漢 三星堆博物館

這個館子的主題是神秘的古蜀文化,可能是這樣,整個館的裝潢也有些詭異的感覺,場內的燈光暗暗的,冷氣涼涼的,哈哈。不過那些鬼釜神功的展品的確使人驚嘆。五千年前的人是怎樣造這些祭品的呢?

聽說這個半個人高的青銅縱目面具有千里眼、順風耳是因為四川乃是盆地,四處都是高山,那裏的人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特意把面具造成這樣,寄望可以有神靈庇佑,一償他們的夙願。香港山高樓更高,我們要不要長成這個樣子好眺望更遠的天空呢?



        

這棵通天神樹也是鎮館之寶之一,造工很精細。









2. 成都 金沙遺址博物館

這個館的內容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續,時間晚一些,但展品更精巧了。



這是河床裏找到的烏木,原來這是很珍貴的東西,小小的木頭勝黃金。有云:「縱有財寶一箱,不如烏木半方」,那眼前這棵樹豈不是十分值錢?






小小的太陽神鳥金飾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成都的非正式市徽,它的蜀繡製品也隨神舟六號上過太空。









3. 成都 四川博物院

由於這是五天行程最後一站,我們要趕飛機,所以參觀的時間不充裕。我們只匆匆地看了陶瓷館和四川民族文物館。


這個東漢時期的龜蟾魚陶燈造型很趣緻,好像是上下的燈一起燃點時,這座燈便會沒影子了。哎,沒留心導賞員的講解。









來到四川,當然要看看四大名繡之一的蜀繡了。熊貓的毛繡得絲絲入扣,而且還能有自然的陰影,真的是栩栩如生了。










這兩種彝族杯子有些殘忍,是用真的牛角和鷹爪造的。











樣子漂亮、名字好聽的雲雲鞋。羌族姑娘會親手做一對雲雲鞋送給心儀的男子作訂情信物,好浪漫呢。







後話

原來參觀博物館可以這樣專業,每個參觀者都可戴着一個接收器聽導賞員詳細講解,這樣既不會因導賞員聲浪太大而影響其他遊客,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清楚聽到導賞員的介紹,很好。不知道香港其實有沒有這樣的服務呢?

看了這麼多展品,我對中國古代的禮器有了些明確的概念,原來這是玉圭,這是玉璋,這是玉琮,這是樂器石磬

參觀博物館可以增廣見聞,可惜時間有限,我們不能慢慢欣賞各種展品。特別想是四川博物院,裏面有許多展館我們都無緣遊覽,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再來看看呢?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蜀國遊 (一)



這次隨學校到四川遊覽和交流,真的是一個很寶貴的經歷,很值得記下來,讓我後細細回味。

*******************************


成都 杜甫草堂

中午的飛機誤點,我們在深圳機場等了很久,我還以為今天的行程要縮短,到不了杜甫草堂參觀了。然而我們是幸運的,到了成都以後,我們便馬上往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去。

雖是六月尾,但成都的天氣一點也不熱,天上還下着毛毛細雨,雨點落在身上,還有些涼涼的感覺,在這樣的天氣中,我的身心都鬆弛下來。我有預感,這會是個很難忘的經歷。

草堂是杜甫避安史之亂到成都的住處。在這裏,杜甫寫了不少著名的作品,比如說,《春夜喜雨》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真想看看他在什麼環境下留下這些千古傳頌的佳作。

進了草堂,四處都是蔥蔥鬱鬱的樣子。竹子成林,還有許多喊不上名字來的古樹、花兒靜靜地守在那兒,濕潤的空氣中充滿了草木的香氣,幽幽的,很舒服。草堂裏還有一條涓涓小溪縈繞着大大小小的茅屋。這樣的地方簡樸、靈秀,我也想住在這兒,好洗去一身凡俗塵埃。

灰沉沉的天空,濕漉漉的石板路,深深淺淺的綠在輕風中沙沙作響。在這樣的氛圍下,時間彷彿停頓下來。我們好像回到很久很久的從前,感受到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杜甫那顆悲天憫人的心。

噢,原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喜悅是這樣的;原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率真是這樣的;原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是這樣的......雖然眼前的景物並不是當時的景物,但我們身處同一個地點,感受同一種氣氛,好似也可以領略到一點古人所領略的,難怪有些人說,這是神交古人了。

可惜跟團始終是走馬看花,我們不能慢慢欣賞這個美麗的草堂。在這個鍾靈毓秀的地方,就算是靜靜地坐上半天也不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