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小妹妹說:「今日我有啲唔開心。」
「點解呀?」
「頭先你聽唔聽佢地(在房外的她的父母和傭人)講咩野呀?」
「冇留意到呀。佢地講咩?」
「佢地讚阿妹靚。」
「係呀?」
「佢地成日都係咁,成日都唔理我,淨係理呀妹。爹吔都係咁,得媽咪理下我。」七八歲的孩子也是很敏感的。好想找個方法安慰一下她,但不曉得該說什麼才真正令她釋懷。
「哦。咁係因為你大個女呀嘛,可以自己照顧自己。妹妹重細,需要多啲時間去照顧佢。」
「但係阿妹好曳。」始終心有不甘。
補習小妹妹的話令我想起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裏的一篇文章。文章好像是說,龍剛生了第二個兒子,許多親戚朋友都來探望新生兒,但略了她的長子。她很感激某位朋友,那位朋友一進她的家門,馬上找她的長子,跟他說話跟他玩,心思都放在他身上,後來才說順便看看他的弟弟,然後又再跟長子聊天。龍很感謝那朋友能考慮到年紀小小的長子的感受。
不知就裏的外人,在兩個孩子面前,很容易會顧此薄彼。但日夜相對的家人,何妨不會不小心便拿兩個孩子作比較呢?就算沒有比較,一句讚美,聽在沒被提及的孩子心裏,也成一支利箭,就如補習小妹妹所感受到的。
我的家裏也有個兩個孩子--我和我的妹妹。但情況有點不同,感到有壓力的,不是我這個長女,而是我的妹妹。小時候,我比較活潑機靈,而妹妹則是怕生被動(想不到,長大後,反是妹妹比較開朗外向,而我則變得內斂沉默了);讀書方面,妹妹其實不錯,只是,我的表現更好;也有些人認為,我長得比妹妹好看。因為這樣,小時候,別人的目光多落在我身上,常常誇獎我。只是個孩子的我哪裏想得那麼多,被人關注稱讚就只會覺得開心,能勝過許多人更覺自豪。但那時候,我老是有這樣的感覺:媽媽比較疼妹妹。其實沒有什麼實質事情去支持我這個想法,只是直覺。現在想來,也許我的感覺沒有錯。因為那時我比較得旁人寵愛,身為母親的她,不想另一個孩子遭冷落,所以便不自覺地偏向少受注目的那一個了。
日漸長大,當我再獲嘉奬時,我不禁想到,沒被說及的妹妹的感受是如何的呢?會否有點失落呢?直至妹妹後來跟我說了,我才知道她所承受的壓力,比我想像中的來得大許多。當我轉小校和離開小學後,留下來的她常被老師問及我的情況,她其實很不喜歡這樣。所以,選中學時,她刻意不選我就讀的那一間(那時我也猜到她想在學校裏擺脫我的名字,不想有人將我倆比較)。而每當別人讚賞我時,她都會有無形的壓力。當妹妹把這些都跟我說了時,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感到痛心,又好像做了對不起她的事。
幸而,現在看見她在中學開開心心的過着,做一個沒有姐姐的名字貼着額上的好學生,我就寬心了。不過想來,如果她跟我念同一間中學,她也未必會感到太多壓力,因為在中學裏,我沒有什麼美麗的光環,只是一名平平庸庸的普通學生罷了。而現在她已變成比較討人喜歡的那個。
現在,家裏人還是會將我倆比較,不過是以妹妹的勤奮反照我的懶惰,以妹妹的熱情怪責我的淡然。我都只聽着,心裏卻沒什麼所謂,我就是我呀,我就是這樣子。其實,我倒挺願意他們多讚讚妹妹,讓她高興一下。有時我會想,如果將來妹妹比較優秀,過得比我好,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小時候的我或許會不甘,希望自己是贏得最多的那個。但現在不會了,真的不會。我衷心希望妹妹幸福,若果她的成就比我高,生活比我好,我唯一的感受就是高興,除了為她感到高興,我想不出還可以有什麼感受來。我不是個稱職的好家姐,只能祝願她將來過得幸福,希望那些幸福能把我從前虧欠她的,都清還掉。我有預感,她會比我幸福,也許是性格決定命運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