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塞翁失馬〉,覺得主角的經歷實在太曲折了,一匹馬竟可弄出那麼多事來。而那位老人家好像有預知能力似的,每次都很有智慧地看待事情,好厲害。
那時古靈精怪的我最注意的不是我們要在順境逆境時處之泰然這個道理,而是問:為什麼好事以後一定是壞事,壞事以後一定是好事呢?不能好好壞壞壞好壞嗎?為何非要好壞好壞梅花間竹般循環不息呢?現在想清楚,原來當中也有大道理。
最近中史老師常提及老子那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與「塞翁失馬」有異曲同工之妙。原來這裏面可以是很道家的思想--凡事都有兩面性,福禍是相依的(說來塞翁失馬是出自《淮南子》,難怪會有道家意味了)。
不過現在暫且把這高深的學問放到一邊,先談談多數人想起塞上伯伯這個故事,大多想起我們要順其自然地過活這個寓意。
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要學會像那個老伯般豁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不易。很多時,我們都會被快樂衝昏了頭腦,被憂傷壓倒至一沉不起。
我呢,幾乎沒到過「樂極」這個境界,但卻很容易被傷害,很容易因小事而執著得不快樂,痛苦得不能自拔。然而事後我才發現,我是因禍得福的。因為我在悲傷其間,得到過不少友善的人的支持。就算沒有人支持我,我總算學會如何獨自面對傷痛,讓流血的心痊癒。我因而成長,康復的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快。知道有人關心我,又愈發變得成熟,誰又預料到會是因禍得褔呢?
因為自己的生活環境有過轉變,我曾時時幻想,如果我還在舊環境裏,我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呢?我會不會很不一樣?會不會比現在快樂、成功呢?我離開舊環境,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呢?頭幾年我不時這樣想,但現在很少這樣子了。因為過去就是過去,往事是苦是甜已與現在的我無關。我更無何必去幻想另一個決定下的自己。沒有人能立馬說出一個決定到底是得還是失,因為得失需時間的驗證。這刻的得,可能日後的失。誰知道呢?最好我還是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向目標進發,那就算曾經是失,我還有機會把它改變成得。
(這篇的中心好像有些亂,但既然在這個題目下想到這些,寫下亦無妨。)
過去一年我過得很亂,不停大起大跌,然後前幾天有人突然和我說比起去年我長大了很多
回覆刪除所以...繼續向好處看 =)
我也覺得,起起跌跌其實令人成長。祝願我們會因此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