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的阿葉說,他曾經被「科學迷信」所威脅。後來他卻發現,那些所謂的「科學統計」,實則是「科學謊言」、「統計謊言」、「數學謊言」。
這兩天的工作是把問卷資料入電腦檔。一邊做,一邊想,到底這些問卷呀,統計呀,作用有多大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同一個項目,可以很極端,有人覺得很好,有人覺得很壞,有人覺得太多,有人覺得太少,那麼誰的話作準?大比數的勝出?然後,看得出有些人答問題時答得很隨便,幾乎所有項目的分數都一樣的,而且大多是選中間那個數。這些數字真的能作做事的依據?大概有些地方會的。但那都是在明顯的問題上,可能不用怎樣反映,就能察覺的。但更多的時候,是眾說紛紜,難怪有人說,市場是很難捉摸的了。
想起去年會計師樓老闆對 Steve Jobs 的崇拜。老闆常常在我們面前讚美蘋果大王如何厲害,我記得他說過,Steve Jobs 從來不信甚麼市場調查,他是想到甚麼便做甚麼的,天馬行空,不受規限,這才是創意。對照起現今社會對數字的迷信,那是另一個世界。
也不止對數字迷信吧,科學亦然。常常有調查呀報導呀說吸收了多少份量的甚麼東西便會出現甚麼嚴重的效果。卻從來不說明我們有沒有可能一下子吸收那個份量的東西。這算不算危言聳聽呢?
這篇算不算在發小小的牢騷?畢竟入數字資料不是我喜歡幹的事情。所以,看到有人留文字意見時,會稍稍高興一點。入數據真的很累,回家坐在車子的時候,差點睡着了。
入數據用的是體力。
校對用的是眼力。同事提醒我千萬要注意一點,不要因為幾個月暑假工便把近視再弄深百幾度。
文言文語譯或簡報用的是腦力。
還是比較喜歡做文字相關的工作,能長知識。對我來說,文字,是不沉悶的。
科學乃以人類現有的知識及技能,去發明研究一此他們未知的知識及技能。 如某東西在十年前是新發現或發明,人人追用或進食, 十年後的今天同一東西郃發現是對人類或身體有害。 有時盡信科學會變成迷信。
回覆刪除市場調查多數用sampling方法, 一小撮人怎可代表所有人。
盡信不如不信。憑生活經驗行事,可能比時刻訴諸科學來得好。也同意市場調查只反映很小部分人的意見。如何取sample本身已有bia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