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整理 (二)

關於 Before Sunset,還有兩點想說的。

第一點是電影畫面質素比我預期中差。時間和技術問題,肯定不及 Midnight in Paris 般漂亮,但質素還是令人失望,連字幕也出問題。

另外,是我有錯誤的記憶。我以為 Jesse 上 Celine 的家,會看到 Celine 男友在戰地拍的照片,結果是 Celine 小時的照片。這段錯置的記憶到底從何而來呢?沒有頭緒。

****************************************

23/05/2012 《頤和園》

還是第一次上書店看電影放映。

與其說這是六四電影,還不如說是關於愛情和青春的電影會比較準確。當然,這裏頭有許多隱喻。

性愛場面是露骨的。但說不上很震撼。在我腦海中,最震撼的(竟然)是 Love Actually。當年看這電影,沒料到有一對拍色情片的男女,而他們認識對方、談情的場景,就是拍攝現場。本來只是想看看人們如何真的戀愛了,竟然有這樣的場面,當下心裏自然「嘩」了一聲。再後來,代課的中化老師在課堂上播這電影,她煞有介事地把這對色情片男女的故事省略掉,早早記下他們出現的時間,快到他們出場就停掉影片,拉到沒有他們的後一段去。那時距離我第一次看這電影時又大了些,我能接受事物的程度也大了些,不免覺得代課老師這樣做有點可笑。中六七的學生也不小,懂事的了,她何必如此忌諱,把學生過份「保護」呢?而且,雖說故事可獨立成篇,但省掉了一個故事,始終有違導演的原意吧。

說回《頤和園》。

看完電影我心裏始終有個疑問,為什麼電影叫《頤和園》呢?後來上網查資料才明白。只能慨歎一句,我的觀察力真差。

放映完畢,有討論的環節。自然能學到東西。

Mentor SW 曾跟我們提過,看電影時不妨留意鏡頭的運用。但我不懂這些,不知該如何留意。討論的時候,學會了一點。家明提到電影的鏡頭幾乎都是走動的,跟着主角跑跑跑,幾乎沒有定鏡。不過因為用的是steadicam 而不是 handheld,所以觀眾不會看得頭暈。此外,鏡頭大部份都是人物特寫,因此我們永遠不清楚大環境/背景是甚麼,我們能在意的,是人物的動作表情。他說,正常令觀眾舒服的拍法是先來一個闊鏡,然後中鏡,最後才是近鏡。但這裏這樣拍自然有作者的深意。

討論中也有談論到日記、音樂、詩的運用,李緹的自殺,余虹用情慾去療傷,她和周偉重遇感覺不再的原因。會上的人想法未必一樣,但我喜歡看他們這樣交流。

家明也提及,余虹在那期間的四件重要的事,她教會東東自慰竟然與六四並列其中,令他一開始覺得難以釋懷。不過後來他想想,個人和社會為甚麼不能有同等地位呢?有身體自由、解放的渴望,再推出去,就有對社會、國家自由的渴望。

他也說到,余虹、周偉和李緹去完集會走回家的晚上那一幕拍得很好。他們先是興奮、快樂的,像去完一個派對一樣,但漸漸地,他們便覺無聊、落寞。其實我對這一幕的印象也很深。除了他們情緒的轉變,我似乎也看到他們的微妙關係。之前有一幕余虹跟李緹說,李緹有辦法治周偉(沒有記錯?)。這裏他們三人的走位是不是也刻意安排過呢?余虹和李緹始終拉着手,但後來一直走着,李緹是在余虹和周偉中間的,李和周靠得也挺近。這是提示李和周將會曖昧關係?當然,可能只是我想得太多了。不過李和周後來還真的在一起。

會上有一個女生說到,女孩子戀愛的時候自己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有真正完全的自我。有趣的看法。

家明在會上本來有句話是「生命/自由(我忘了他說哪一個)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愛情本來很重要,只是後來有些人改成愛情地位低一點。我也記得這句話被改過,但我印象中這話最原本的版本跟他說的有出入,我記得的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愛情沒有比自由高。剛才查一下,我似乎沒記錯。不過,他是即興說的,記得不準確也很正常。

看電影的時候,我常常在懷疑,到底東東是不是同性戀呢?不過可能也如家明講的,她是很依賴人的温室小花罷了。

2 則留言:

  1. 前兩天看見HMV的《兩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在打折,35元。有空可去看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