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

生存

不止一次,離開學校乘叮叮回家的時候,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坐在叮叮上層望向窗外發呆,會突然心生疑惑--我在哪裏?

然後一切都彷彿很不真實。我不斷在想,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我在這個世界生存着?我在香港?我在唸大學了?我已經讀了這麼多年的書?我已是這個年歲的人?我到底幹什麼呢?這就是生存?這就是生活?有什麼可以證明眼前的所有都是真的呢?其實會不會只是如莊周夢蝶般虛幻?一切都只是場我醒不過來的夢?

一切按着既定的軌跡前進着,看似是自然不過的事。接着會如何發展,似乎都不難預見。順着那條軌道一直走一直走,走到盡頭,一生便完了。若果人人都是這樣開始結束,你我他的生命有何分別?為什麼我們要一次又一次地重覆執行一樣的人生?就算不去想太遠的事,我們每天重覆地過着同樣的刻板生活,為的是什麼?單單為了生存?那麼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我懷疑,一切都是身不由己。我們根本無法自主地控制我們的人生。一切早被安排好了,我們只是生命的執行者,無法反抗地執行生命的程序。我們到底能控制生命的什麼?我只想到死亡。

只有死亡,是我們能全然掌控的。是我們唯一的反抗。

對我來說,尋死不是一個陌生的念頭。在從前那段不敢回望的難過日子裏,我想過,不如自殺吧。以死來證明我的痛苦不是你們可以想像的重,以死來控訴你們給我造成的傷害是如何的大,這般的重這般的大,我根本無法承受。我只能以死來報復,如果你們尚有良心的話,那麼你們一輩子都不會好過。

很負面的想法吧。那時我甚至想得更負面一些,就是我的死根本起不到一點作用,旁人不會明白,傷害我的人不會內疚。就算我死了,也不會有人留意到,我的死只會輕得有如一陣風,一吹即過,不曾驚動誰。

縱然難過,總算捱過了。現在不會軟弱得只想用死去逃避。

現在思考「死亡」,是與「生存」作對比。如果我們沒有生存的動力,得不到生存的意義,那麼死跟生的分別是什麼?我能理解一點厭世的人的想法--死才是自由,死才是解脫。我不會指責自殺的人懦弱、不負責任,因為我們無法知道,生存對他們來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活着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我們才讚揚有勇氣活下去的人。然而,對着沒有勇氣活下去的人,我們着實不必落井下石。有誰能保證,當自己身於對方的處境中,還能高高在上地喊着生存的意義呢?這時不免又再想起 The Hours 裏 Laura Brown 想自殺的場面。

昨晚有替學生補習經濟的朋友在面書用不同的例子闡釋 externality ,經濟科只得會考程度的我不太明白她在說什麼,但她提到一個例子說,她時常 like 我們的 wall,令我們在面書的存在感增加(難怪最近我發現無論我貼什麼到面書上,她都 like 了)。我不禁想,存在感是靠別人來驗證的嗎?有人回應,有人關心,因此,我不是被忽略的,所以,我存在?是的,我需要別人的關心,不希望被忽略,但即使有人留意有人關心,又能如何證實一切都是真實呢?大概如她說的,別人的 like 和 comment,最多只是增加我們「在面書」的存在感。至於我在文首對在世上存在、生存的疑惑和不安,大概還得靠自己去慢慢摸索 ,明白,解決。

2 則留言:

  1. 死亡真的是能全然掌控的?
    死真的是生的對立?

    回覆刪除
  2.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這從來都是不容易知道答案的問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