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The Artist

29-02-2012,第一次去看黑白無聲電影(《星光夢裏人》),有點新鮮的感覺。

雖說無聲,一直也有背景音樂帶動氣氛。開始時那個戲中戲(想起 mise en abyme 這個在比較文學裏學過的詞),看見舊時電影院的樣子像音樂廳一樣,大銀幕前面還有一隊管弦樂團即席演奏,為電影配樂。我有點驚訝,也在想,如果我看電影時,面前也真有管弦樂團為電影配樂,那多好!

我覺得電影的音樂很能帶動人的情緒。最感動我的是一段鋼琴樂曲,那大概是 George Valentin 在餐廳聽見 Peppy Miller 說老演員要 「make way for the young」至到男主角自導自演的電影 Tears of Love 落幕的那段音樂。聽着這動人的琴聲,淚水在眼眶打轉。因音樂而感動,令我想起 Nodame 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演出時激動落淚的情境。原來因音樂而流淚並沒有任何誇張的地方。

不過真正流下眼淚的一刻,是男主角要解僱管家的那一幕。

聽不見故事人物的話語,其實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觀眾得認真地看,然後猜猜他們在說話,其實也挺有趣的。看見那些偶爾出現的精短字幕,我即時聯想起上學期 Common Core 看過的《阮玲玉》。那也是戲中戲,是三層的戲中戲,最入面那層的電影就是這種無聲電影,也有這樣的字幕。

其實也不是完全無聲。男主角由玻璃杯開始「聽見」聲音,直至樹葉(還是羽毛?)震盪有聲地落在地上(對男主角來說,是很大的衝擊,也想起「輕」與「重」的關係),那些背景聲音的出現是我意想不到的。最後那一段人物也說話了。

男主角常有幻覺,如他聽見聲音,看見眾人的嘴唇對他念念有詞,看見自己的影子要逃,看見迷你的自己在反抗。

男主角衝進老闆辦公室理論不果後出來時與在門口一旁的一堆老闆的下屬/幕後工作人員的相視的場面,又令我想起《阮玲玉》開始時在浴室裏商論電影的電影人。他們都是男的。課上說,這顯示了男性主導電影事業,女性只是從屬的角色。再從 feminism 這個角度想想,我發現在 The Artist 裏,能開口說話的只有男性--George,老闆,導演和助導(George 幻覺裏那堆女孩子也只有笑聲,沒有說話)。女主角也沒說話的機會。對了,助導最後那句「Silent!」是一個 oxymoron (English Studies 裏學的)吧!

聽不見故事人物在說話,觀眾仍能樂在其中。是演員的努力,也是音樂的魔力。那麼,過去一些電影電視劇的人物話語,有許多其實是不必要的?無聲電影,忽然讓我想起 Franz 厭惡虛浮話語的想法。

結尾時女主角危險的駕駛車子,我還以為結局會是女主角撞車身亡,男主角自殺不成。哪知道是個 happy ending,我心中竟然有點失望。


P.S.
1. 怎麼看這部電影會令我想起許多學過看過的東西?

2. 有朋友說,看過一些評論後,決定不看 The Artist。的確,這電影沒有什麼深刻的道理,但我覺得,去看看無聲黑白電影,其實也挺新鮮有趣的。

3. 電影中的小狗真的很聰明呀。

4. 看《我的華麗皮囊》時,未正式播放電影前,有新片的預告,就在那時看見 The Artist 預告。看見女主角把手穿進男主角西裝外套的衣袖裏裝作跟男主角相擁,覺得很有趣。就在那刻,我決定,嗯,一定要看這電影。終於看了,不錯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